敏捷中最大的特色之一, 就是不斷地持續交付產品. 因為它讓所有的空談或是計劃, 變成是一個活生生的東西. 或許一開始的產出並不完美, 但是這樣才能不斷回饋和調整.

 

9258156_xxl  

敏捷這樣的想法, 並不是唯一. 其實中國在很久以前, 就有這樣的想法提出來. 儒家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荀子, 他曾經說到:
不聞不若聞之, 聞之不若見之, 見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這句話意思是, 看書和他人的經驗能夠幫助你學習, 但是想要真正了解實務的本質, 關鍵還是要親力親為. 你可以花上幾年時間和別人爭論一個觀點, 也許有理性的討論和分析, 但你不實踐就永遠都無法真正理解它.

有時候回頭看看公司內的 project, 也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尤其是新產品的案子. 如果老是計劃一年, 或是很久要出一版, 通常這版交付的時間, 就是專案結束的時間. 可是如果是 2 - 4 個月, 能交付一個產出, 並且能找得到客戶使用, 通常活下去的機率會比較大.

其實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不這樣做呢? 我想這應該是能力問題: 

不知道有哪些方式, 可是讓我們及早驗證需求假設, 因此常常做了一堆沒有價值的事情; 


不知道如何以最少的代價, 及早確認產品的市場價值, 所以往往要到最後, 才知道產品有沒有前途;


不知道怎樣才能把每個需求, 切成一周內就可以完成, 因此都是一個功能, 就要做個 3-4 周;


不知道架構設計要怎麼做, 才能夠跟得上這樣頻繁的變動, 因此前面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做規劃 ;


不知道迴歸測試要如何進行, 才不會負擔越來越重, 所以測試就越拖越長, 品質就越來越差

......

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學, 要有能力才能處理.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高手們, 有空出來救救我們這些世俗之人, 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