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五月時, 請了邰曉梅老師來台灣教授探索性測試, 那次的課程收穫良多, 推翻了不少我對探索性測試的認識. 因此, 之前也花些時間, 整理了探索性測試的相關資料.
 
 
接著我也在專案中, 讓團隊成員試試看探索性測試的做法, 幾個上過課的成員, 覺得效果不錯, 值得在專案內繼續使用, 並且也值得讓剩下的成員在明年來上這門課. 因此, 趁著剛做完回顧會議, 把一些重點給記錄下來.
 
一般來說, 要執行探索性測試, 會是利用 session based test management (SBTM) 的方式. 大家可以在這邊找到一些相關資料. http://www.satisfice.com/sbtm/
 
簡單地說, 它類似 scrum 的方式, 將測試以 session 的方式進行, 也就是 iteration. 在每個 session 中, 會決定一個 charter (測試的主軸), 並且 session 時間長度是固定的, 中間不允許被中斷或打擾. 在這個過程中, 測試人於會圍繞這個主軸來進行測試, 他會記錄以下事情
 
測試準備, 執行的時間
執行的內容
找到的 bug
需進一步釐清的問題
 
在執行完畢後, 執行人員需要和組長或是其他資深人員, 一起檢討執行結果, 並且擬定下次 session 的 charter. 以上這就是 SBTM 的流程.
 
當然啦, 文章是這樣寫, 但是拿到每個環境很難能照單全收, 因此, 大家來看看我們做的一些修正.
 
 
 
1. 測試文件
在之前的時代, 我們會在商業工具上面建立測試個案. 對測試人員來說,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任何工具都沒 excel 好用, 可是為了追蹤, 傳承, 和管理方便, 大家需要後很長一段時間來做這件事情. 所以, 到底是找 bug 重要, 還是寫測試文件重要呢?
 
在這次執行探索性測試, 我們用過以下方式來記錄測試的過程:
   (1) 條列式重點: 在紙上條列要做的事情, 但是因為條列式的方式, 不容易了解和思考
  
 
   (2) 流程圖: 比較好記憶和整理, 但是畢竟是真實的系統, 一張 A4 是不夠紀錄的, 並且也不好傳承
  
 
   (3) 心智圖: 心智圖可以條列, 也可以有流程, 還可以用各種符號來標示各種狀況, 因為電子化了也可以傳承. 雖然時間要多花點, 但是比起商業系統好很多了.
 
 
 
 
2. 打擾無法控制
雖然 SBTM 強調每個 session 不得中斷, 不能被別的事情打擾. 但是在我們公司, 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 總是會有事情不斷進來, 或者是有檢視的會議在發生, 因此要不打擾好好執行完一個 session確實很難. 因此, 我們無法固定 session 的長度, 就是把事情到一個段落才停止.
 
 
3. 計時的用途?
在 SBTM 中雖然說要記錄各個階段要多少時間, 但是一開始沒有這樣的習慣, 並且這個數據我們還沒有想到可以怎麼使用, 因此, 我們後來是放棄這件事情. 或許等到之後其他部分很上軌道, 我們再來思考這可以幫上什麼忙.
 
 
4. 很難執行回顧
因為 session 時間無法固定, 並且有事情不斷進來, 我們也很難每次 session 完後, 一起來進行回顧會議, 這件事情確實不是很好. 唯一慶幸的是, 陣中的測試人員都是資深的老將, 或許不用每一場都回顧還可以撐得住.
 
 
5. 要有全貌來引導
雖然敏捷不強調事前要有嚴密的計畫, 但是他仍然需要有個 high level 的地圖, 讓我們有個全貌, 讓我們大約知道有那些大項需要處理. 並且更重要的是, 我們需要排優先順序, 讓我們把精力先放在重要的事情身上.
 
因此, 在後來的專案, 我們便用 mindmap 先繪製了受測系統的功能, 以及我們大致上要進行的測試項目. 並且在上面排出了優先順序, 好讓大家知道哪些東西是我們的重點, 並且在迴歸測試階段, 能夠有個參考的點.
 
 
 
 
最後, 大家一致覺得在工作的彈性上, 探索式測試確實幫了很大的忙. 可是在實施細節上, 需要因應隊員的組成, 專案的性質, 以及專案的階段 等等因素作出合適的調整. 沒有所謂的萬靈丹, 只有不斷地演進和調試. 這是一條不歸路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