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於 Kanban 的認知, 大多是想成 Scrum 的 task board. 或者是學了 Kanban 之後不知道要如何開始用, 或者不知道如何循序漸進改進. 有沒有什麼 pattern 可以參考呢?
 
David J Anderson 最近出了一本書, 叫做 Kanban Maturity Model, 介紹了使用看板的成熟狀況, 讓不同組織或是不同環境的人, 可以參考如何逐步演進. 他一共有 0 到 6, 也就 7層成熟度. 看起來還蠻有趣的, 因此, 想花一點時間來記錄一下, 以下是 Level 0 的內容
 
 
成熟度 0 Oblivious (不在意的)
說明: 
    每個人負責處理他們自己的工作
    通常這些人是這些工作結果的用戶, 也就是自己產生要做的工作給自己做. 
 
 
常見的行為
    組織並不在意去遵從某個流程.
    他們對於管理, 組織流程或是 policy 的價值並不是很相信.
    每個人之間並不需要協同合作, 或者合作這件事並沒有被肯定. 或是合作很短暫, 可能以任意行事發生.
    沒有所謂"團隊”的概念
    工作的品質, 工作的一致性, 或是所提的服務, 完全都是和個人的能力有關. 
    沒有所謂的工作流程和章法, 也沒有所謂的度量.
    決策的形成是看反應, 情緒, 或是自身的經驗. 大多時候很難解釋
 
 
常見的的看板樣式
    Personal Kanban: 主要是用來視覺化要做的事情. 反映自我管理的成熟度和能力.
    (1) Trivial Personal Kanban
        將無形的工作給視覺化呈現. 讓人家知道他手頭上有多少事情在做
        別人可以知道他的負擔有多重
        
 
    (2) Simple Personal Kanban
        增加 WIP limit, 根據個人的能力來限制. 
            避免人家塞太多東西進來
            避免多工 (multitasking)
        促使 stop starting, start finishing
        
 
    (3) True Personal Kanabn
        要做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有些可能不會做. 因此, 要有機制確認哪些事情我們接下來將會處理
        通常會依某些節奏, 週期性來決定哪些事情下次要做
        會有工作分類的機制, 來輔助決定哪些事情下次做
        
 
 
參考資料: Kanban Maturity Model - Evolving Fit-for-Purpose Organiza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