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這幾年在台灣很紅,經理人、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和哈佛商業評論等, 相繼報導敏捷相關新聞,並且台灣也有幾場敏捷相關的研討會 (Agile Summit 和 Agiletour) 。很多人都很好奇,背後敏捷社群是如何在推動,他們是怎樣興起的。因此,就讓敏捷三叔公來講講古吧  
 
 
[緣起]
大約在 2009 年 (還是 2008 年) 我去上了 Bas Vodde 的 CSM (Bas 是知名的敏捷的教練,也是 Odd-e 公司的顧問),他說敏捷要能在台灣落地生根最好的方法是透過社群。利用社群所產生力量,對台灣軟體界產生影響力
 
image
(圖一. Bas 的 CSM 教材當年 Bas 還很年輕)
 
因此那時候某些上課的學生2009 年 10月 29 日 Facebook 上建立了 Scrum Community in Taiwan 這個社群主要是用來資訊分享討論敏捷相關問題或者轉貼敏捷相關的活動和文章。雖然是上 CSM 的同學建立社群,後來就變成我我個人在經營
 
image
(圖二. Scrum Community in Taiwan 社群)
 
 
 
[社群聚會]
 
經過一陣子後網路上有些敏捷愛好者,像是 Aska Lee、Tony ChangShawn Liang 和 Jonathan Chen 等等說想一起成立一個社群因此我們就把這個社群叫 AgileCommunity.tw,其意義就是 Agile Community in Taiwan,所以就在 Facebook 成立了這個粉絲群
 
那時候 AgileCommunity.tw 主要是用來公布每月活動Scrum community in Taiwan 則主要是用來討論和轉貼文章從那時候開始 Scrum community in Taiwan 變成多人經營。那時候很單純,一方面純粹只是想推廣敏捷,另一方面也沒有社群經驗,名字取的簡單,也沒有設計 logo
 
image
(圖三. AgileCommunity.tw 粉絲團)
 
不過,那時候我們有訂定了社群發展的目標:
(1) 短期目標
    定期小型聚會
    交流敏捷開發技術方法
(2) 中期目標
    舉辦國際型大型聚會 (像是 Agiletour, Scrum Gathering)
    逐步擴展至企業文化中
(3) 長期目標
    與跨國組織 合作
    影響政府組織提升競爭力
    
另外在 2012 年 9 月 12 日時,開始了我們第一次聚會. 那時候有幾個知名大神參加像是 iHower 和好威哥, 讓社群討論精彩不少.
 
image
(圖四. AgileCommunity.tw 社群第一次聚會)
 
那時候我們弄一個五分鐘分享的聚會, 每個人參加者都需要分享一些東西, 不能只是光聽而已, 需要有雙向交流. 因為我們希望來的人都要有收獲, 雖然你可能不懂敏捷, 但是自己唸了一些東西, 分享個五分鐘, 對自己還是很有幫助的. 那時候 iHower 的: 從 Scrum 到 Kanban: 為什麼 Scrum 不適合 Lean Startup, 成為那個時間點被熱搜的文章.
 
 
 
[社群興起]
 
2012 年開始了社群的聚會, 經過了 2 年的經營, 人數總是在 20-30 左右, 主要是我們不擅長經營, 另外也是沒有明星級的影響人物出現. 就像星光大道一樣, 當初沒有楊宗緯和蕭敬騰等話題人物, 這個節目可能是不容易讓人記住的.
 
那時候 2013 年時, 我在 qCon 上海有個分享, 因此認識了那個 session 的組織者 Daniel Teng, 覺得他的想法特別不同. 剛好我們公司要尋找 CSM/CSPO 的講師, 我就邀請了 Daniel 來台灣授課, 並且也請他在社群分享. 
 
在 2014 到 2018 之間, 他分享了三次, 三次的內容都很撼動人心, 喚醒大家內容深處想要追求的好. 因此, 很多人投入了社群, 想要推廣敏捷給大家, 想要讓台灣變得更美好. 那時候來了很多中流砥柱, 像是 John Yu, 葉承宇, Hugo Lu, Vince Huang, Terry Wang, 陳俊樺, 楊伯謙 等等. 對於敏捷社群之後能開枝散葉, 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1) 流星來了 (Meteor is Coming)
2014 年 4 月 14 日
(2) 18+ Adult Only
2016 年 5 月 17 日
(3) 切膚之痛
2018 年 5 月 8 日
 
image
(圖五. 在流星來了哪場分享時,我們引入了圖像紀錄,右下角是 Ripley)
 
Daniel 不只帶來思維的轉換, 他來介紹了許多台灣各領域優秀的朋友給我們認識, 像是
ICA Taiwan 的 Lawrence Philbrook, Frieda Lin, Eric Tseng
圖像記錄師: Jayce Lee, Ripley Lin
 
有時候覺得蠻好笑的, 台灣自己的好導師, 居然是外面的人介紹我們認識. 不過也是由於 Daniel 的介紹, 讓我們開了腦, 不單只是認識敏捷, 而是一切有助於我們的, 都是需要去認識. 
 
從此, 敏捷圈不是只談敏捷, 一切好東西我們都很積極和開放地去學. 不會因為是敏捷社群, 進去後只看到敏捷, 在我們社群中, 是五花八門, 每個好東西我們都有興趣. 曾經有人說到, 進到 Scrum community in Taiwan 後, Scrum 倒是不太看到, 反而引導, 即興表演, 教練, 系統思考等等, 一些不務正業的東西都跑出來.
 
image
(圖六. Eric 來敏捷社群帶引導)
 
這就是敏捷思維, 我們不會固定我們在某個東西上面, 只要有需要, 我們都願意去嘗試, 願意去接納. 如果有人導入敏捷 3-4 年後, 還是只在談敏捷, 那可能還沒有敏捷.
 
當年全盛時期時,平時的線下會議就可以上百人, 或者接近兩百人, 真的蠻恐怖的, 因此, 需要去借到 AIC (美國創新中心) 的場地. 
 
image
(圖七. 在美國創新中心松菸的場地, 約總所帶來的變異測試 )
 
 
 
[Agiletour]
 
Agiletour 是社群一開始鎖定的中期目標, 由 Aska Lee 提出申請, 過了之後我們一群人討論要如何實現. 
 
因為沒有任何經費, 也沒有人有召募的經驗, 所以錢會是第一難題. 我們思考了一下, 什麼地方會花錢呢? 什麼地方會花最多錢呢? 那時候覺得最難的就是場地費和講師費用, 如果這可以解決, 就不會太大問題. 
 
那時候場地部分, 我們向趨勢科技借場地, 很幸運地當時的 site manager, HR 和 Oscar 都說沒問題, 願意贊助社群活動, 因此, 我們前三年就靠趨勢科技的場地, 順利解決了經費的問題. 
 
image
圖八. Agiletour Taipei 2014 參與者合照
 
當時鈦坦科技的總經理 Yves 有參加第一屆活動, 因為他是最早的兩位參與者, 因此獲贈 Odd-e 的海報一張. 你看, Yves 笑得多開心啊.
 
image
圖九. Yves 收到海報時的笑容
 
那時候我們在科技性的研討會上, 進行兩個突破性的活動:
 
image
圖十. Agiletour Taipei 2014 議程表
 
(1) Lean Coffee 
我們利用 Lean Coffee 來討論 Agile 所遭遇到的問題, 這是一個超級互動的活動. 沒有制訂要討論什麼主題, 沒有講師會回答案, 一切都是由參與者來主導和貢獻的. 所有與會者都很積極討論, 老實說, 我幾乎很難看到研討會有這麼熱烈的交談, 每個人以開放的心態, 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慮, 並且也熱情表達想法, 這才是我理想中的社群研討會.
 
image
圖十一. 在 Lean Coffee 討論時眾人投入的狀況
 
(2) 60 人的 Retrospective
那時候 retrospective 是什麼, 很多人並沒有聽過, 更不用講什麼叫做 ORID. 我們讓台灣技術人接觸了retrospecitve 和 ORID, 那時候 Joey Chen (91 大大) 也給了很棒的回饋. 
 
image
圖十二.  當年 Retrospective 的投影片
 
在 2015 年時, Agiletour Taipei 擴大到兩天, 第一天是演講, 第二天是工作坊. 那時候我們的想法就是想讓大家聽到飽, 並且動手也玩到爽. 就是想讓大家物超所值, 很工程師的想法, 哈.
 
image
圖十三. Agile tour Taipei 2015 安排的分享
 
這時候我們又做一個突破, 在工作坊時引入 Code Retreat, 讓大家寫一整天的程式的工作坊. 我想這對研討會來說真的很特別, 除非是上課, 否則真的很少有研討會會安排一天的工作坊去寫程式, 那時候真的很感謝 Steven Mak 無私的付出, 那時候他從香港飛過來, 我們並沒有付他多少錢, 敏捷的大愛真得很感人.
 
image
圖十四. Code Retreat 的議程
 
那一年, 泰瑞 (Terry Wang) 自告奮勇的說要來分享, 就這樣一顆敏捷之星冒出頭. 敏捷社群有你真好, 你的熱情感染了很多人, 感謝你無私的付出.
 
image
圖十五. 泰瑞演講時的英姿.
 
此外, 那年艦長也參加了敏捷之旅活動, 他寫了好幾篇心得文, 讓我們活動真實的一面被記錄下來. 不知道當年的氣氛, 是否有促成他接下 DevOps Taiwan 萬年組頭的想法, 哈哈.
 
image
 
到了 2016 年, 我們又在做了一些嘗試, 求變是敏捷社群的特色. 
(1) 敏捷現狀調查
看到 Titansoft 在 Agile Singapore 2016 的調查, 讓我覺得這可以讓參與者分享自己的現狀, 也讓大家知道其他人的方式又是什麼. 後來在 Agile Summit 和 DevOpsDays Taipei 都有類似的活動. 讓與會者相互瞭解真的蠻重要的, 不是只有講師對與會者, 與會者之間也是要有互動.
 
image
圖十六. 敏捷調查
 
(2) 開放空間會議
這是一個新的嘗試, 國內科技業沒有研討會搞這類型的活動. 每個都是排好滿滿的行程, 似乎有個空擋就對不起大家. 大家也覺得參加研討會就是要被餵話題, 要被人家帶著走, 可是卻沒有機會把自己的心聲給說出來, 把自己想問的問題給提出來. 而開放空間正式給你一個機會做這樣的事.
 
老實說, 在整個過程我確實很膽戰心驚, 但是結果令我很驚呀, (1) 居然可以提出 45 個討論議題, (2) 雖然中間有個晚餐, 但是大家很是很努力地, 持續把剩下兩個 session 搞定. 我只能說留下來的人, 真的很有心想了解 agile, 想要知道別人怎麼做, 跟自己的差別又是什麼. 所以最有收穫的, 通常是堅持到最後的人.
 
image
圖十七. 大家在開放空間會議中的討論
 
(3) 圖像紀錄
圖像紀錄在國外蠻流行的, 台灣也有很多這個領域的能人,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不知道, 在這次活動時, 我們加入了圖像紀錄, 把它引入了技術研討會的中, 讓人知道研討會除了知識的美外, 也有藝術的美, 讓你以視覺化的方式, 記下今天的智慧.
 
image
圖十八. 圖像紀錄
 
2017 年時的重點, 是人才的大量出現. 那年能夠這個成功, John 是主要的關鍵因素. 他全心全意投入每次的活動, 不管是 Agile community in 內湖, 新竹 meetup, 或者是 AgileCommunity.tw 的場次, 你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不但是參加而已, 他還會很熱心地主動幫忙. 個人覺得, 沒有他, 就沒有 2017 年的成果. John, 真的很感謝你的付出.
 
image
圖十九. Agiletour Taipei 2017 的總召 John Yu
 
那年各地的志工群真的很龐大, Hermes, Max, Cash, Murphy, Vince, Jenson, 生魚片, 俊樺, Juggernaut, 志弘, Terry, 志豪, 丁丁, Frank, Aska, Jonathan, 佳憲 等等(有漏的話, 都怪我年紀大了記憶不好). 他們很符合 Agile 團隊成員的特色, 有熱情, 自動自發, 願意承擔責任, 
 
image
圖二十. Agiletour Taipei 2017 的志工群
 
在 2018 年時, 我們致力於 PM, RD, UX 三種角色的主題, 希望能讓這三種角色的人聚在一起, 共同聊聊在敏捷團隊中的成就或痛點. 從不同的觀點, 看到自己不知的痛點. 
 
雖然我們知道, 來參加的人可能還是同溫層. 但是我想因為角色別的不同, 還是可以看到不同的面相. 要打破穀倉效應, 其中一種最好的方式, 就是同時找到局內人和局外人, 一起來研究. 彼此都在做敏捷, 但是彼此又不很暸解, 這樣可以幫你看到更多. 
 
image
圖二十一. Agiletour Taipei 2018 的議程
 
此外, 2018 年又是一批新的志願者, 和 2017 年的大多不同, 這算是敏捷社群又一次的茁壯. 
 
image
圖二十二. Agiletour Taipei 2018 新的志工群
 
2019 年時, 主題是不插電之旅. 總召 Hermes Chang 想出都不要用投影片, 直接都是用互動的方式來進行.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最溫暖的, 最有感受的. 我想這也應該是破天荒的, 應該沒有研討會可以這樣玩吧, 一整個活動都沒有用到投影機, 並且每位講師都願意配合, 這真的不容易, 很感謝 Hermes 的領導.
 
image
圖二十三. Agiletour Taipei 2019 的議程
 
2020 年因為疫情的關係, 年初就開始構想要如何進行, 最終打算以線上為主. 線下是工作坊, 會看情況決定是否進行. 
 
這次非常感謝 Titansoft 提供演練的場地, 並且有 IT 來支援網路基礎建設, 讓我們整個活動進行的超順利的. 我想能夠搞線上, 並且又同時三軌來進行, 這應該可以算是另一個創舉了.
 
image
圖二十四. Agiletour Taipei 2020 線上活動實況
 
 
寫到這裡, 已經有點頭昏了, 太多資料, 太多回憶. 眼眶微微濕潤, 喉嚨也有點哽咽, 沒想到已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 這中間有這麼多人的陪伴, 你們無私的付出, 成就了這段精彩的過程. 旅程還在持續, 更精彩的還在後頭, 希望大家不嫌棄, 之後能夠繼續支持我們. 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