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專案進度版 (The Project Board) (1)

摘錄至
Lean from the Trenches - managing large-scale projects with kanban, Henrik Kniberg
Chapter 4 The Project Board


專案進度版是整個專案溝通的核心. 我們用了很長的白板來顯示整個流程, 從需求, 開發, 測試到上線. 讓我們來看看它包含了那些欄位:

1.      Ideas

(1)   它算是一個high level feature的區域. 可以把它視為是epic的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2)    一開始是由使用者來列出這些high level features 

2.      Analysis Ongoing

(1)   我們把ideas中的項目, 拉到這個欄位, 來進行進一步的需求分析和拆解. 也就是我們會將epic拆解成數個user stories

(2)   這些拆解出來的user stories, 會放到”Features”這個欄位中, 相當於Scrumbacklog  

(3)   這是由需求分析師來拆解出想要的features. 拆解完後便將epic丟掉.

3.      Features

(1)   被拆解出來的feature, 通常會以這樣的形式來描述: As X, I want Y so that Z. 寫在feature card.

(2)   Feature card便是接下要處理的最小單位.

(3)   在這個欄位中的features,並不會照優先順序排列.

4.      Next Ten Features

(1)   Features欄位中, 挑選中出10最重要的features. 這通常是每兩周進行一次, 也就是類似在Scrum sprint planning meeting中進行

(2)   feature team有空時, 便會從Next Ten Feature欄位中挑出feature, 放到它們的Dev in Progress欄位內.

5.      Dev in Progress

(1)   feature team寫完程式, 並且完成feature level的測試時, 便將它放到Ready for System Test這個欄位

6.      Ready for System Test

7.      System Testing in Progress

(1)   測試團隊要開始測試時, 會將Ready for System Test的項目拿到System Testing in Progress欄位

(2)   測試之後便移到Ready for Acceptance Test欄位

(3)   和之前最大差別的地方是, 以前是最後才對所有功能進行system test, 現在則是每個功能(或批次)完成後便進行測試

8.      Ready for Acceptance Test

9.      Acceptance Test In Progress

(1)   每兩個月, 一些實際的使用者會出現, 來進行持續幾天的驗收測試. 這時候就會把Ready for Acceptance Test的項目拿到Acceptance Test in Progress欄位來

(2)   當測試完畢並且bug 被解決後, 我們會項目移到Ready for Production欄位中.

10.  Ready for Production

11.  In Production

(1)   當系統被release, 便會移到In Production欄位中

(2)   它們會被放置在這裡幾周, 直到之後有新的項目進來才移走 


很多人一開始會覺得
, 這不就是waterfall? 事實上這有很大的差別. Waterfall是要所有的需求分析完後, 才進行架構設計. 可是在Kanban, 他是同時在進行. 某些功能可能在驗收測試, 可是某些功能正在分析, 而某些功能正在開發. 所以它是一個持續和平行進行的流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