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其實就是專注力. 專注在工作上的品質, 將會決定你工作產出的品質. 因此, 很多方法都在致力於提升知識工作的專注能力.
 
 
人真的很難專心嗎? 根據深度工作力一書的描述, 新手要專注一小時就很困難, 即使是專家, 一天能夠 3-4 小時就差不多是極限了.  是的, 沒有看錯, 3 - 4 小時而已. 如果能夠做到, 並且能持續一段日子, 相信你的產出是會不一樣的.
 
之前我們公司曾經導入 TSP/PSP (Team Software Process/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它是 CMU 這間學校教授所發展出來的方法. 我們的訓練中, 一開始會請你開發 8 道題目, 在每次開發的過程中, 記錄你在每件事情上所花費的時間, 便能知道你之後專案大約會花多久時間做出來. 
 
 
當年我們 pilot run 的團隊, 他們統計出一天大約只有3 小時, 能夠致力於他們原先所規劃的事情, 其他時間可能都是在做計畫外的事情. 那時候, 其他團隊都在笑說怎麼會這麼差勁, 沒想到等到我們紀錄後, 絕大多數團隊都是落在 3-4 小時內.
 
沒錯, 又是 3 - 4 小時, 這個數字又出現了.
 
我們公司工作時間, 法定規定是九點到晚上六點, 中間休息 90 分鐘. 但是實際上, 大家是否有工作這麼長, 這點可能由內行人回答會比較準. 但是可以確定的, 我們工作時數在業界來說 (和非公家單位比), 我們其實算很少. 可是我們的產出有比較差嗎? 有沒有全球領先這是另一件事情, 但是以我們在防毒領域的成績, 或許不一定每次都能第一, 但是都是可以放手一博的. 所以工作時間絕對不是關鍵, 在這樣工作時間內的品質才是重點.
 
Henrik Kniberg (Spotify 的敏捷總教頭) 在他的書中(Scrum and XP from the Trenches), 有提到 focus factor 一詞, 也是在描述說團隊在一天或是一個迭代中, 真正能專心貢獻, 不被干擾的比例. 你不能算一個人一週可以做 40 人時的工作, 你需要考量 focus factor (能放在原先計劃的時間比例), 必須乘上那個數字後, 才是你真的做完的工作量.
(註: Henrik 後面非常不喜歡這個 focus factor, 他認為這個東西只針對新的團隊做新的專案才有效. 若是一群人一起做了一陣子, 估出來是多少就是多少, 不需要再乘以一個 focus factor. )
 
另外, 深度工作力一書中, 也提到專注力是會用盡的, 需要休息後才會恢復和補充的. 如果每天一直不放棄在工作的思緒, 一直在想工作上哪些東西沒弄完, 只是會導致你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讓你把專注力恢復, 這只會讓你每天的專注力能量逐漸下降, 反而會讓你工作產出更沒品質.
 
 
 
嗯, 看起來時間長是真的沒有效, 可是當換你當老闆時, 為什麼老是就是用加班這一招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