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看”深度工作力” 一書, 這本書寫得真不錯, 尤其最近雜事很多, 書中很多地方給我很多啟發. 現今世界干擾很多, 常弄的自己都是在瞎忙, 並沒有好好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它的出現可真的是及時雨.
 
 
 
在書中有段討論如何落實深度工作的部分, 他提到了不只要知道要做什麼, 並且還要知道如何落實深度工作. 在職業世界中常常忽略怎麼做, 也就是沒有好的執行的方法. 作者提到了 柯維 (Sean Covey) 和 克里斯 (Chris McChesney) 在”執行力的修煉” (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 一書中, 介紹了四個紀律, 來幫助企業成功地執行其策略. 我發現這四點, 和看板的精神其實還滿接近的, 讓我們來看看吧:
 
 
 
 
紀律 1: 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
當你做越多, 實際完成就越少. 你需確立少數你需要追求的遠大成果, 投入深度工作的時間. 並且, 你要對能激起熱切渴望的東西說"是", 讓熱切地可望排擠掉其餘的東西.
 
在看板中, 強調 Start Finishing, Stop Starting. 事情要依重要順序開工. 一但開始了, 就要盡快完成它. 而不是做一半, 就又拿新的東西來做. 
 
 
 
紀律 2: 根據領先指標行動
在”執行力的修煉” 中有提到有兩種方式來度量成功: 
(1) 落後指標: 最終想改善的事物. 但是得到此資料時, 已經是過去式了.
(2) 領先指標: 衡量驅動成功的新行為. 和每天的行爲有關.
 
前面提到, 在看板中希望盡快完成已開工的東西, 因此他們會度量工作的 lead time, 希望 lead time 越小越好. 可以當你知道 lead time 時, 通常事情已經做完了, 如果要改進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這是落後指標. 
 
看板中有個 WIP limit, 你會對某個欄位, 或是團隊成員, 去限制同時能處理的事情總量, 如果當事情累積到 WIP limit, 便是一個警訊出現, 告知你有些地方有問題, 你便可以在早期就做些什麼, 避免事情持續惡化下去. 這就是領先指標的應用.
 
 
 
紀律 3: 設置醒目的計分板
要嘗試推動團隊努力邁向重要目標時, 必須公開紀錄, 並追蹤團隊成員的領先指標. 計分板可以製造競爭感, 促使團隊成員專注於指標. 並且可以強化動機.
 
另外, 計分板的視覺化還可以讓你感受累計的深度工作時數與具體的成果. 協助你調整你對達成單位成果, 需要多少深度工作時數的期待.
 
看板把點子到產品的過程視覺化, 放到實體白板上面, 讓大家可以看到. 這可以了解到哪些地方阻塞住了, 我們完成了多少東西. 你可以根據上面的資訊, 和團隊一起討論, 適時作出反應. 
 
 
 
紀律 4: 定期檢討成效   
有重大目標的團隊必須定期且頻繁的開會在會議中, 成員必須面對他們的計分板, 承諾在下次會議前, 以怎樣的具體行動改善分數, 並說明上次會議的承諾結果如何. 時間不需要太久, 但是必須定期進行才能發揮作用.
 
在實施看板時, David J Anderson 提出了一些檢視會議, 定期來看各個面向的事情是否都有被照顧好. 不過我是覺得有點走火入魔, 配合 Scrum 的會議就很好用. 如果能把它落實好, 這就幫助很大.
 
 
嗯, 很多東西大家的精神都是相同的, 只是用了不同手法來落實, 以後要多比較歸納, 把書讀通後, 自己也是可以創一套適合自己用的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