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挑戰, 自己也很茫然, 但是就像鯰魚效應一樣, 沒有一些危機或是刺激, 我自己覺得是不會成長的. Seafood 和 John 真的幫我不少, 常常用話激我, 很真心的感謝他們. 接下來, 就簡單記錄一下今年發生的一些大事吧.
危機就是轉機
上半年遭遇了很大的挑戰, 讓我覺得自己很多地方不足: 沒有事先做好規劃, 不夠自律, 沒有好好幫助團隊, 處理事情不夠小心謹慎.
一開始, 讓我消沉了很久, 自己沒有把事情處理好. 那時常常睡不好, 壓力很大.
但是感謝上天, 很多朋友給了不少建議和鼓勵, 讓我在迷霧當中, 逐漸找方向, 慢慢思索自己的下一步, 雖然步伐很慢, 有進展總是好事. 也希望方向是正確的.
從自我成長到生活運用工作坊
這門課給我很大的震撼, 之前上的課可能都是講究技巧, 可能都是在要幫助別人管理別人, 但是這門卻是回到自己身上, 我是否覺得自己像人, 是否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不需要掩蓋悲傷, 也不用告訴自己不能落淚, 不需要用成功和失敗來評價自己的價值. 我需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情緒, 接納自己的一切,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需要對別人的問題負責.
事後, 我放棄了繼續深入這個領域. 原因我確實不夠愛自己, 我還是在想別人, 無法放下心, 找出空的時間, 來思考自己. 或許是個藉口, 但是我就是沒有繼續下去.
何時會回頭來愛自己, 面對自己呢? 我不知道.
台灣敏捷協會
今年協會開始運作, 一群敏捷的愛好者聚在一起, 試圖為台灣軟體產業而努力. 協會一開始辦了不少活動, 也很努力融入社群活動. 不知道現在是否可以繼續維持以前的動力呢?
就像敏捷轉型一樣, 要有個專職的領導團隊, 專心致力於這件事情, 定義好轉型路線, 這樣才容易看到成果, 不會因為別的事情一忙, 就放棄了轉型工作. 這時候就開始懷念 Lana 了.
Design Sprint
今年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習 design sprint. 首先, 在 台北, 新竹, 台中, 和高雄等敏捷社群, 都練習了 3 小時的工作坊. 把五天的活動濃縮成三小時, 真的是只能重點再重點, 只能讓大家大約知道他是什麼.
後來, 上了 A&J Smart 的課程, 對於 design sprint 的實施手法, 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原來做一件事情, 可以有這麼精緻的方式去操作. 否則以前的方式, 只是讓學員自己在那邊空轉, 雖然時間也花了, 但是沒有做出什麼東西出來.
後來改成一天的版本, 並且也找了實際的題目來練習, 像是臨時借會議室, 和是去預約叫車等等. 嘗試結果還滿有用的, 在短短時間內, 不僅點子可以被實踐, 客戶的聲音和回饋也立馬打臉, 讓參與團隊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真心建議公司團隊應該要來使用這個方法.
公司內部有不少人來聯絡我, 希望能夠在團隊試用看看, 想要幫助產品發展更好. 我想這應該是最好的鼓舞了.
後來真心覺得, 如果要能懂得更深入的話, 課程改成兩天是比較合適, 並且拿手上事情來練習, 效果會加乘.
Agile Summit
今年和 ITHome 合辦第一屆的 Agile Summit. 頭先 因為成行較晚, 很多大咖都約不到. 不過 2019 可能也是如此, 不見得是因為動作慢, 有時候經費或是配合的開課無法配合, 不容易弄成我們想要的結果.
這時最波折的事情就是邀請柯文哲市長來分享. 一開始要去市府邀請, 沒想到其實是社群摸頭大會, 市長詢問了社群的營運方式, 很慚愧我回答不出來, 我只是因為自己喜歡, 有一股熱忱. 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要怎麼經營, 想要把大家帶往哪裡, 也沒有想過要營利. 不過, 這個過程也讓我看到他對社群的幫助, 沒有官腔, 直接下令, 直接行動, 這點是很令人激賞.
另外, 在 Agile Summit 中社群第一次嘗試了敏捷突擊隊. 由志工所組成, 去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第一次嘗試, 對我來說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 原來每家公司都有想不到的問題和痛苦之處, 並且很多是基礎建設和紀律都沒有.
其實開發沒有萬靈丹, 有件事可以肯定的, 是把基本工作好, 像是寫自動化, code review, source control 等等, 問題就會消失一半.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太了解, 老是想去看看有沒有仙丹, 一服就生效.
Agile Tour 大滿貫
今年 敏捷社群又再一次大滿貫, 從台北, 新竹, 台中, 到高雄四地舉辦敏捷之旅.
2008 年開始實施 agile, 2012 年開始經營社群, 2014 年開始舉辦 agile tour. 從敏捷台北一個據點, 到現在敏捷內湖, 敏捷新竹, 敏捷台中, 敏捷高雄 等社群出現, 確實是很有成就感.
今年, 又有很多新的志工出現. 像是台北的 Andy Huang 和新竹的王新聞, 他們亮麗的演出, 讓人們覺得未來會很美好, 希望我們的熱情, 能夠讓敏捷的種子, 在各個地方落地和深根.
可是下一步是什麼呢? 老是玩敏捷也是有點無聊, 不知是否有機會可以整合別的東西, 更多把手弄黑, 來刺激更多想法. 弱連結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出路. 或許明年的 Agile Summit 可以來嘗試不同連結.
好了, 這就是我的 2018, 很動盪, 很多跟我想的都不同. 心態會決定結果, 沒有把手弄髒就無法得到回饋. 告訴自己多擦傷吧. 最後, 謝謝這一路上幫助我的每個人. 尤其是讓我擦傷的人, 你們是我的貴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