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7-8 ICA Taiwan 焦點討論法
 
引導
    邀請眾多觀點, 接受全部想法, 為理解去聽. 但你不一定都要贊同, 不是關注在講得對不對.
    要理解來開會的人的 context. 根據 context 調整引導的方式. 
    引導的責任在於流程, 而非結果. 要肯定多元和創意, 高度感激.
 
image
 
 
練習(看圖)
(1) 說出注意到的一個物件
(2) 當你看到這幅畫時, 你有什麼情緒?
(3) 當你看到這幅畫時, 你好像聽見什麼聲音?
(4) 當你看到這幅畫時, 你想談什麼故事
(5) 你認為這幅畫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6) 這讓你想到哪些在你生命中發生的事情
(7) 你覺得你在這幅畫中的哪個地方
(8) 你會想把這幅畫掛在家中哪裡?
(9) 你會把這幅畫送給誰? 你想釋出的訊息是什麼?
image
 
 
ORID 解釋
image
 
(1) 圖形
客觀性: 每個直條都是一些客觀事件
反映性: 這些事件帶給你的感受 (第一向上半圓線條)
詮釋性: 會有這些感受的背後觀點和解釋 (第二向上半圓線條)
決定性: 因此你決定要做些什麼 (第三向上半圓線條)
 
(2) 
客觀性: 感官, 你看到, 聽到, 所說的
反映性: 心理, 直覺反射的感受, 不會花頭腦想的
詮釋性: 頭腦, 需要思考解釋的
決定性: 行動
 
(3) 沒有做會怎樣
客觀性: 會缺乏完整資訊, 讓大家沒有安全感參與感
反映性: 不知道團隊成員的感受, 讓你不知道如何應對, 或者不知道團隊沒有安全感
詮釋性: 沒有深入的思考, 就不會有好的答案
決定性: 沒有總結, 沒有行動步驟
 
 
ORID 的具體成果和經歷體驗
(1) 成果要具體, 才能幫助你提出準確的問題.
(2) 要思考帶走的產出是什麼, 問的 D 的問題就要圍繞在上面
(3) 有沒有得到你所列的經歷體驗, 這是需要問參與的人
 
 
ORID 題目的設計
(1) 如果你問 O 的問題, 大家回答 R 或 I, 代表你的問題設計的不夠好, 讓大家容易回答到別的
(2) 設計的問題不一定要多, 但是要相關
(3) 設計問題時, 要思考是否大家容易回答在相對應得階段. 也就是你問 O要能回 O, 你問 I, 要能回 I.
(4) O, R 要有足夠的廣度, 之後才能比較有深度的回答.
(5) 從來沒有錯的答案, 只有可以問得更好的問題
(6) 問的問題要能連結到參與者個人的經驗, 讓參與者有感, 而不是讓參與者假造情境來回答你
(7) 問的問題要讓參與者是沒有顧慮的, 可以放心安全的回答. 例如薪資多少,老闆對你好不好 等不好回答的問題, 這些都是不該問的
(8) 題目一次只問一件事, 並且大家要很明確知道你在問什麼, 這樣參與者的回答才有效果.
 
 
ORID 引導者注意事項
(1) 引導者負責流程, 不要翻譯參與者話, 可以確認大家是否聽懂, 如果有人不懂, 再請發言者再說明一次.
(2) 引導者不要加自己的想法, 在回應或是回饋發言者時
(3) 因為題目是自己設計的, 如果討論時間不夠, 其實是引導者的問題, 自己沒有想好這個問題所帶來的效應
(4) 引導這是要促進參與者的對話和討論, 而不是你認為他們應該要討論到什麼程度
(5) 引導者的任何舉動, 都可能會影響大家的行動.
(6) 引導者只要確認參與者有回答你的問題, 不用去管他回答了什麼答案
(7) 事先和主管或是意見領袖溝通是必要的, 避免他們在討論時佔據大多時間, 或者是帶風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ORID
    全站熱搜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