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測試人員績效

Assessing Tester Performance
http://blogs.msdn.com/imtesty/archive/2009/04/28/assessing-tester-performance.aspx

2009 April 28
Posted by Bj Rollison
Published in I.M. Testy


每一段時間, 就會有人開始討論QA的performance要如何評量, 有些人會提出以下的index
- 計算所找到的Bug個數
- 在一段時間內所開立的測試個案
- 所執行的測試個案個數
- 自動化測試個案個數/ 所有測試個案個數
- 測試涵蓋度
這些index的缺點, 是缺乏考慮整個環境或是專案的狀況, 容易會忽略一些會影響的變數. 作者認為如果沒有根據context就來衡量個人的績效, 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例如有些狡猾的測試人員, 可能會採取一些策略來達到你的index的標準, 但是卻危害了整個團隊的品質.舉各例子來說: 如果manager說要評量engineer每週所找到的bug數, 並且訂定每週的標準是10個bugs. 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每週engineers會想辦法找到10個bugs, 但是對於多找的bugs, 有些engineers可能會考慮放到下週再提報出來, 這樣才能確保下週他比較容易達到pass的criteria. 這代表bug report是無法反映即時的狀況, 很能是慢一周. 所以你有可能會誤解這時候狀況不嚴重, 導致你會因為錯誤的資料而做出不當的決策.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有些短視的人, 想要用簡單的方法, 去解決困難的問題. 可是這個人績效問題, 真的是沒有簡單的公式就可以衡量出來的. 而且有些衡量是很主觀的, 並且也外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 像是所處的工作環境, 或是使用的工具, 或是你本身的個性, 或是老闆是否善於鼓勵員工...等等, 這些因素都會讓相同的人, 產生不同的結果.

另一個我常見的問題, 那是訂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像是"找出主要的bugs", 試問你如何界定他是主要的bug? 並且主要的bug是否代表就是重要的bug呢?

Over-promise和under-deliver也是個嚴重的問題, 沒有根據自己的能力來訂出適當的目標. 另一個相關的就是, manager給所有人都是相同的pass criteria, 既然每個人的能力不同, 你就必須要給每個人設定不同的標準.

作者建議測試人員試著要和你的經理, 去學習如何訂定SMART的衡量標準. 因為每個人能力不同, 專案環境不同, 沒有一體適用的標準. 此外也要記得align managers, product teams或是company的goal. (當然啊, 最後這點是比較爭議的, 因為你的career path不一定和公司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jenchieh 的頭像
    kojenchieh

    David Ko的學習之旅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