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口的種類
摘錄至"誰殺了我的牛"
在書中, 作者把將"牛"比喻為, 我們經常替自己找的各種藉口和理由.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深受"牛"的羈絆. 有人雖然知道, 卻照樣關照餵養這些"牛".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牛"讓他們待在安適區, 安然接受這些平庸的狀態. 這些人自願把"牛"照顧好, 以擺脫成功的責任, 然後把自己的不幸怪到其他地方, 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番藉口.
平庸比失敗還糟, 跌落谷底至少還可以迫使我們重新檢視環境, 考慮其他選擇. 平庸則不一樣, 平庸的最大危險在於它是可容忍的, 讓我們習慣成自然.
你認識的人當中有人符合這種情況嗎? 你自己呢? 週遭是否有惱人的事物讓你始終無法過應得的生活? 如果有, 現在就下定決心採取行動, 從此擺脫讓你無法享有真正滿意人生的"牛".
以下是作者所列出常見的藉口:
一號牛:自我安慰
「我痛恨我的工作,但我不該抱怨了……,至少還沒失業。」「我的婚姻可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至少沒有天天吵架。」一號牛的危險在於,認為自己還算不錯、甘於現況的人並不覺得有必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號牛:不是我的錯
「我無法成功是因為另一半不支持我做任何事。」「如果爸媽沒離婚,或許我的人生就不會亂成這樣了。」「我的事業無法成長是因為經濟太糟,政府可以多幫忙企業主就好了。」
應該殺掉這頭牛的最大理由是,如果對自己坦白,就會瞭解發生在身上的一切大多是自己造成的,跟父母、老闆、經濟環境或其他東西無關。即使是我們感受的負面情緒,也是自己造成的。美國小羅斯福總統夫人艾蓮諾的名言最能說明這點,「除非你同意,沒人能讓你感到自卑。」
三號牛:一切都是命
「我爸有酒癮,我想我也會步上他的後塵。」「我沒念什麼書,可能永遠也不會有多大成就。」
熱門影片「洛基」走紅後不久,飾演洛基的席維斯史特龍有次受訪,被問到其中一個場景。在那幕中,洛基說,「我那不太精明的老爸告訴我,我先天不是很聰明,所以最好善用身體。」
電影劇本是史特龍自己寫的,他坦承常聽父親講那句話。他接著說,有好一段時間,那個自我設限的想法讓他無法看清自己的潛力。當他不再相信那些話,開始相信自己後,人生也跟著改變了。
相信自己不過是認清自己的優點與天賦,接受它們,並開始運用。擺脫這種「牛」的解放感,可以讓你張開眼睛,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機會。
四號牛:完美主義
「我準備好全心投入以前,不想先嘗試新事物。」「在我還不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好以前,不想先動手。」
完美主義也是最糟的一種「牛」。理由很簡單:那是「牛」偽裝成想要的水準。經過裝飾後,完美主義看起來反而比較像美德,而不是壞習慣了。
「如果值得做,就應該把它做好,否則乾脆不要做,我就是這樣的人。」你聽過這句話嗎?誰能反駁呢?聽起來好像是種負責、致力、堅持卓越的感覺。問題是,對很多人來說,那也變成一種藉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如果值得做,值得我們嘗試,那就做到對為止。」所以你應該儘快動手,從今天就開始。
五號牛:自覺無能為力
「我對那種事向來不在行。」「小時候就養成的壞習慣很難戒除。」
我們覺得自己受到的限制,大多是和個人能力有關的荒謬想法。
對於任何限制不要毫不質疑就照單全收。不能因為沒有試過,就假設自己對某件事不在行。我們都是從做中學習、獲得經驗。所以如果你想殺了這種「牛」,就必須去實踐。
六號牛:人生大道理
「關鍵不在輸贏,而是在過程。」「學問好不如人面廣,而我一個人也不認識。」
為了讓藉口聽起來不太像藉口,我們經常會竭盡所能地援引一些看似深奧的理論。
我認識一個人,他經常引用「學問好不如人面廣」這句話來解釋職場生涯的不順遂。他畢業以後從沒進修過專業課程,也從不主動參與工作以外的事物。他認為,自己一直原地踏步的原因是沒有跟對人。
這些觀點的最大問題在於,一旦認同這些觀點,通常就會以它們做為生活準則。因此,採納任何新的指導原則之前,都應該思考它的來源。你覺得那句話最初是誰先提出的?我猜應該不是贏家。這隻「牛」可說是平庸的最佳註腳。
七號牛:自欺
「我隨時都可以戒菸,只是還沒下定決心而已。」「我沒有超重的問題,況且胖一點比較討喜。」「我沒有辱罵孩子,那是愛之深,責之切。」
這些想法都欺騙我們相信自己真的沒問題,即使有問題也不嚴重,或是事情非我們所能掌控。這些藉口往往和我們不願戒除抽菸、飲酒或暴食等惡習有關。
以上這些"牛"都有一個共通點: 讓我們陷入平庸. 擺脫這些"牛"的第一步, 是先從日常的用字遣詞中排除這些說法, 這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操之在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