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算是忙完了今年的 Agile Tour 2015 的活動( 台北和新竹場), 這兩場活動相隔 2 週, 真的是讓我忙到一個不行, 有時候覺得能在下面當聽眾也是個不錯的選項.
在這兩場活動的過程, 我聽到和觀察到一些現象, 大家覺得聽演講是件很棒的事情, 但是如果能多些互動會更好.
是的, 大家會想出來參加活動, 就是想要跟外界有連結, 想要能跟別人互動, 想要聊聊在敏捷這件事情上的甘與苦. 如果只是單向的聽大神講些什麼, 似乎是有點意猶未盡.
我們知道大神講的真的很精彩, 但是很多人還是想要跟別人聊聊自己的遭遇, 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想聽聽別人有什麼看法, 或是有什麼不同的做法. 這或許會更貼近參加的人所想要的.
我不知道這樣的通點是否正確, 或許需要各位讀者多給我些意見. 但是如果假設是正確的, 或許在明年我可能會朝著以下方向進行
1. 增長 keynote 演講的時間
這次請到的大神都很厲害, 原先安排的時間都不夠他們講完, 並且台下的人也覺得很可惜, 只差沒有喊安可而已, 或許下次可以把時間拉到 1 個半鐘頭.
2. 增加 lightning speech
有時候如果能多點人來分享, 你可以聽到更多不同類型的經驗. 或者把它變成閃電分享, 讓你可以在短時間能瞭解更多類型的故事.
3. 工作坊
這個部分是大多數人覺得最有用, 收穫最多的. 或許下次可以增加這部分的比例, 並且增加其多元性. 當然啦, 主題部分能夠做到跟前幾年都不相同, 會更有挑戰性.
4. 開放空間 (Open Space)
以前, 不敢舉行這部分, 是怕大家都不開口, 或者是大家的程度不是很整齊, 在經過這幾年的推廣, 我想應該是可以進行這部分的活動了, 這個活動會讓大家體驗到, 更多公司更多不同的做法
5. 回顧時間
或許, 最後來個回顧時間, 會讓大家好好想想這次活動中得到了什麼, 加深大家對所獲得的知識的印象, 並且也可以順便了解別人對相同東西不同的見解.
很多時候, 我們參加一個活動, 結束就是結束了, 但是沒有時間再複習, 因此很快就忘記了. 如果趁結束前, 進行這樣的回顧會議, reinforce 你一整天所接觸的到東西, 會讓你記得更久, 感受更深.
6. 休息時間
我常常很貪心要安排很多 sessions 進去, 因此犧牲了休息時間. 可是有時候休息時間, 可以讓彼此有交流的機會, 相互認識, 相互聊聊自己公司的狀況. 另外還可以喘口氣, 消化一下前一場講的東西, 或者是思考一下下一場要去聽什麼演講.
哇, 還是想塞好多東西進去..... 再想想是否可以不做什麼事好了, 我一點都不 lean XDDD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