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到高雄去, 在當地的敏捷社群帶了一次設計衝刺分享. 隨著每次的練習, 自己都對這個流程有更多的體會, 趁著還記得的時候, 趕快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Design master 是需要的
 
當年我們在研華科技學習 design thinking 時, 華冑設計下了重本, 每組派了兩個設計師來當助教, 因此在活動中, 隨時有人可以詢問, 隨時有人可以修正, 學員能獲得就會更多. 
 
同理, 在進行 design sprint 時, 我也建議是要有 design master 的角色存在, 尤其是你剛開始執行, 大家對這個東西不太認識, design sprint 也吃了很多設計方面的知識, 因此, 如果能有個設計師, 來扮演 master 角色, 引導活動的進行, 我想會順利很多. 
 
昨天中有兩桌剛好各有一位設計師, 他們很熱情, 很願意扮演引導的角色, 他們兩組就進行得很順暢.
 
 
 
 
 
第一天的活動很難縮短
 
第一天需要了解用戶和問題的背景, 並且還要決定這次 sprint 要處理的重點. 因此你需要進行 ask the experts, map, HMW, long term goal 和 sprint questions. 這每個項目都可以單獨開一門, 都是一門學問, 花個兩天來了解都不為過. 老實說, 要在 40 分鐘搞定他, 真的不是人幹的. 
 
目前我只保留了 ask the experts, map, HMW. 並且也不跟大家說我們要寫 HMW, 只是叫大家寫下你覺得要處理的挑戰, 或者是其中你看到的機會. 但是還是需要時間去 cook. 學員很容易在這裡卡關. 
 
另外, 在這裡也要用力提醒參與者, 以終為始, 這裡投出來重要的 HMW, 就是這次 sprint 要聚焦的地方, 不該這裡決定了, 後面在做 crazy 8 或是方案草圖卻是找妳會解或是會畫的地方去處理. Design sprint 是要花時間去處理問題, 不是把你已知的部分做得更好.
 
 
 
 
 
用戶驗證結果需要分享
 
用戶驗證已經最後的活動, 通常三小時的工作坊, 到這時候應該已經快超時了, 通常我無法讓各組分享看到雛型的感受, 他們只能知道這組做出來的, 但是無法知道所有用戶的感受. 
 
這次有參與者建議, 讓每個用戶分享一下, 他們看到別組所出雛型的感受, 我覺得這個效果不錯, 工作方就是要能讓每組交流, 除了自己這組所做的, 也能看到別人做怎樣, 這樣學習才會比較充足. 三小時真的無法這樣搞, 或許要兩天的活動才有機會吧.
 
 
 
 
 
每個活動需要明確步驟
 
在時間短的活動中, 要大家能夠做得快, 明確的步驟很重要. 之前幾次 design sprint workshop 我沒有寫太多步驟讓大家 follow, 很多時候大家不知道要做什麼, 這次有試圖加了一些, 在某些步驟上的進行就順利些. 
 
例如, 在繪製 storyboard (分鏡腳本) 時, 之前大家常常花很多討論, 可是卻無法有具體的進展. 這次有提到請大家先寫步驟, 然後再針對這些步驟, 大家分工去繪製某些分鏡圖, 這樣似乎就有好些. 下圖就是某組先用便利貼列出分鏡流程步驟, 因為便利貼很有彈性, 方便增加步驟, 或是調整順序, 因此故事大綱就可以容易被定出來, 之後的分工也容易被指派. 
 
 
 
Design sprint 強調的就是利用動手做來學習. 同理, 學習新的東西也是這樣. 你就是需要不斷弄髒手, 從中領悟事情的東西. 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jenchieh 的頭像
    kojenchieh

    David Ko的學習之旅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