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老司機又練習了一場 ORID, 可惜我只參加了上半場, 下半場要趕回家給兒子看沒參加到. 不過還是記錄了一些我的感想:
 
(1) 重要的事先行
完整的 impact mapping 不是我們的想要的, 畢竟我們沒有時間處理全部, 應該先針對重要的部分, 多花些時間討論. 
至於如何選擇哪些地方先處理呢? 昨天下半場我不在, 不過看到 Josh 的照片, 我猜應該是利用 ORID 的方式, 來收斂討論那些地方應該要先處理. 這招不錯, 可以學起來.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做產品開發時, 我們常會遇到某些功能花了很大的代價做了, 可是卻不是客戶想要的. 早期 waterfall 的時代, 這樣的事情很常發生, 常讓團隊覺得好累喔
 
 
 
等到敏捷開發出現, 發現事情有了生機, 我們可以藉由迭代的機制, 批次作業, 先完成一部分的功能, 然後交付給客戶, 及早取得回饋, 早點做調整.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D 不只是決定行動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 D階段, 問說要怎麼做, 但是有時候也可詢問大家對於行動是否有共識, 或者是決定的行動內容是什麼. 也就是對於行動的收斂問題也可以
 
(2) 當 host 不只是 host, 並且也是其中的事主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深度工作力一書中, 提到深度工作才能讓你的產出有價值. 但是一個人每天認知能力是固定的, 因此如何消減淺薄工作變得很重要. 而 Scrum 的每日站立會議, 正是幫助你專注深度工作的好幫手.
 
「deep work」的圖片搜尋結果
 
 
深度工作力的作者在Rule 4 排除淺薄事務這個章節中, 提到一個策略: 安排工作日的每一分鐘. 他認為在每天一開始時, 需要處理以下事情: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開始進行一場活動時, 很多時候你的心裡還在想手頭上的工作, 或者是家裡的一些事情, 還沒有轉換到要參加活動的心情, 因此 check-in 活動就要要幫助參與者, 把這些事情放下, 然後全心全意參與活動的進行.
 
Check-in 不是目的, 他的目的是為了參與者創造一個安全氣氛所做的事情.
 
李境展提到
    破冰,我覺得是某種暖場的形式。

kojench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