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敏捷需求探索工作坊中, 還被問到一個問題, 有人提到是否可以單獨來教 user story mapping, impact mapping 和 客戶訪談. 也有人提到 persona, storyboard 這些, 每個都是一門學問, 每個都需要花好多時間學習.
是的, 這些東西拆開來看, 都是很複雜, 都是一門不得了的學問. 需要花時間學習, 才能夠精通.
但是, 我並沒有想分開討論他們, 或者花時間討論每個 practice. 我想要做的, 不是要告訴你, 每個劍招要使到哪個位置. 而是要讓你清楚, 這整個獨孤九劍的劍意為何.
我想看過金庸的笑傲江湖的人, 一定知道下面這些句子
那三十招招式令狐沖都曾學過,但出劍和腳步方位,卻無論如何連不在一起。
那老者道:「你遲疑什麼?嗯,三十招一氣呵成,憑你眼下的修為,的確有些不易,你倒先試演一遍看。」....
令狐沖心想:「便依言一試,卻也無妨。」當即使一招「白虹貫日」,劍尖朝天,第二招「有鳳來儀」便使不下去,不由得一呆。
以大家的聰明程度, 相信對於某項 practice, 都可以學習到某個境界. 但是合在一起後, 就會像小說說的, "但出劍和腳步方位,卻無論如何連不在一起”.
像是 impact mapping 中的 what, 到底和 story mapping 中的 story 有什麼不同. 是一對一對應嗎? 還是誰包含誰?
story mapping 中會對某些 users 繪製 mapping, 但是這邊 users 和 impact mapping 的 who 又是怎樣關聯的?
你看這些串連的地方, 是不是會有很多問題. 可是書上一定不會有寫, 因為這些 practice 是不同的人提出, 他們不會講和其他人要如何整合. 因此, 往往大家每招分開用都還不錯, 但是合再一起時就不會了.
那要如何才能順利的和在一起使用呢? 第一步就是要先開始合在一起用. 沒有開始. 就無法體會. 第二步就是要知道劍意. 要知道敏捷需求探索主要的精神是什麼, 在串起來時, 才知道取捨的標準是什麼.
例如: 令狐沖一開始串那三十招時, 就覺得很卡, 很多東西接不好. 這是因為令狐沖心中想的, 就是要規規矩矩, 每個招式就是要做到最標準最好看. 但是好看是否能好用, 是否能制勝, 這會是兩件事. 所以風清陽就跟令狐沖說:
「唉,蠢才,蠢才!無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變通。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你使完那招『白虹貫日』,劍尖向上,難道不會順勢拖下來嗎?劍招中雖沒這等姿式,難道你不會別出心裁,隨手配合麼?」
因此暸解敏捷的劍意, 才是學習敏捷需求探索的重點. 在整個敏捷需求探索的過程, 最主要的是以下精神
方便討論: 把時間花在了解需求, 而不是撰寫文件
釐清假設: 讓其他團隊成員, 知道你思考的脈絡, 為什麼會做這個假設.
達成共識: 多數的 practice, 都是可以大家一起進行, 因此對於共識的達成, 非常有幫助.
反覆驗證: 很多東西一開始, 沒人知道何者是正確的, 因此招與招之間, 要能方便驗證其假設是否正確.
根據這樣的精神, 你就知道 impact mapping 重點不只在 impact, 而是要知道你列出這些 impact 背後的假設是什麼, 接下來要設計什麼實驗, 利用反覆驗證來確定是否正確. 否則一堆腦補的 impact mapping, 繼續做下去也是浪費時間.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了人家詩句,做幾首打油詩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機杼,能成大詩人麼?”
所以我看的是整個探索過程, 重視的是招式間的串接, 和招式的活學活使. 希望藉由這樣的體驗, 讓大家漸漸做到出手無招, 各招渾成. 然後變成另一個令狐沖, 娶回任盈盈.(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