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我開了一們課程: 敏捷需求探索入門工作坊. 那時候我們實作的題目是關於旅遊的系統. 其中有一組做出的成果, 事後發現居然和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很相似, 學員感到非常驚訝, 也對於他們自己感到驕傲, 他們的想法真的是可以商品化的.
撞衫的產品: 旅型 (https://travostyle.com/)
下面是學員的成果
(1) 起始想法
(2) Impact Mapping
(3) Character Map
(4) Customer Journey Map
(5) User Story Mapping
對於老師的我來說, 很容易地就 coach 上身, 想跟大家來討論幾件事情:
(1) Extreme Users
好的投手, 決定了棒球比賽的七成勝負. 同理, 找到對的用戶去拜訪, 也是產品關鍵的成功因素. 單獨要靠自己想出好點子很難, 你需要有不同的刺激. 但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如果拜訪的用戶不對, 得到的只是平庸的想法.
我在 "由技術採納週期來看敏捷推廣" 一文(http://kojenchieh.pixnet.net/blog/post/400902718), 創新者和早期採用者 都是很想要找到一個東西, 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並且他們也深入研究, 想要幫忙解決問題. 這種人是產品一開始時最佳的拜訪對象.
(2) 比較現存解法
產品在找解決方案時, 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了解市面上現存的解法. 你必須要能夠做出比他好的 solution, 否則你必須要配合其他策略, 要不然是沒有太多勝算的.
所以學員們日後真的要去落實你們的想法時, 你就要去思考你們唯一的價值主張是什麼. 這時候"客戶價值主張” 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思考工具. 也就是說, 這裡接的解決方案, 可能還不是開發人員要做的功能, 而是商業策略的解決方案. 必須要先去驗證商業策略的可行性, 然後開發團隊才去開工比較合適.
(3) 故事切割的順序
因為已經有現存的公司作出產品, 可以了解他們之前推出功能的順序, 或是做過哪些嘗試. 看看跟自己在 user story mapping 所分出的 release 相比, 有什麼不同. 各自的策略是什麼? 想要先驗證的想法又是什麼?
學員當初做 story mapping 時, 切 release 時一開始比較重媒合,行程編輯份量較輕. 但是這個產品比較重行程編輯. 我事後諸葛的解釋是, 他先做他能掌控的: 形成編輯. 要做媒合會跟要做大平台一樣, 要面臨一開始時誰願意加入你的平台的問題.
嗯, 做好產品真的不容易, 要會的東西不少. 重點是不斷驗證自己的假設. 同學們, 加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