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Agile Tour Taipei 來到第五個年頭. 這個國際性的社群研討會, 已經在台灣落地五年, 是台灣致力於敏捷歷史最悠久, 最具代表性的聚會.
當初我們成立台灣敏捷社群 (AgileCommunity.tw), 目標之一就是要辦一些大型研討會, 希望能將敏捷這個玩意, 帶給更多的人們, 我想應該是可以很志豪的說我們做得還不錯.
這次, 我們致力於 PM, RD, UX 三種角色的主題, 希望能讓這三種角色的人聚在一起, 共同聊聊在敏捷團隊中的成就或痛點. 從不同的觀點, 看到自己不知的痛點.
雖然我們知道, 來參加的人可能還是同溫層. 但是我想因為角色別的不同, 還是可以看到不同的面相. 要打破穀倉效應, 其中一種最好的方式, 就是同時找到局內人和局外人, 一起來研究. 彼此都在做敏捷, 但是彼此又不很暸解, 這樣可以幫你看到更多.
尤其在開放空間會議, 大家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 找到一堆人, 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公司, 不同的經驗, 不同的產業, 你會瞬間接受到許多想都沒想過的問題, 千奇百怪的企業文化, 超級變態的處理方式, 這種資訊量絕非單一課程, 或者是單向交流的演講可以做得到的.
這次工作坊中, 我覺得有一場令我印象很深刻, Jenson 以公司本身的產品來當作題目, 所以本身就是真的存在的東西, 然後他找來公司員工上陣接受訪談, 另外也找了 4-6 個真實用戶 (叫車吧司機) 來描述他們生活日常. 這樣場景你絕對無法在一般工作坊中看到. 因為大多我們都是假議題, 模擬的情境, 不存在產品, 所以最後大家產生出來的解法, 也很難說是否好不好. 但是一切都是真的時候, 馬上知道優缺點及可不可行, 被打臉就會很震撼.
這次參與的人員, 目測了一下大約有 1/2 到 1/3 是新血, 第一次來參加敏捷之旅, 雖然不是很了解敏捷, 但是他們對敏捷充滿了好奇, 想說為什麼這個社群有這麼多神奇的人, 為什麼別人推敏捷很順利, 為什麼他們願意付出這麼多.... 聽到他們在開放空間會議的談話, 讓我覺得未來是美好的. 希望他們都可以成為我們播下的種, 幫我們把敏捷推到更不一樣的地方.
最後, 要感謝這些工作人員. 今年又是一批新的志願者, 他們每週很辛苦地討論, 遇到狀況時也很敏捷地想出解法, 沒有他們, 這次活動無法順利舉行. 敏捷社群能夠蓬勃發展, 都是因為大家自動自動, 這可以說是自組織最好的範例. 謝謝你們.
同時, 我想敏捷之旅該做改變了, 該去思考不一樣的玩法, 要更開腦的聚會方式, 更多雙向交流, 和更多沈思和探索. Be different, 會讓人生更有趣.
各位朋友, 讓我們明年再見.
後記, 想要當總召或是工作人員的, 可以現在就來找我報名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