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團隊如何使用敏捷方法來開發, 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框架來解決. 除了 LeSS 之外, 還有 Scaled Agile Framework(SAFe), Scrum@Scale, Spotify 模型, Nexus, Disciplined Agile(DA), Scrum of Scrums 等等. 讓我們來看看之間有什麼差異吧.
1 大規模敏捷框架的市佔率
提到敏捷的調查, 最有名的是 State of Agile Report, 根據最近兩年的調查[1][2], 數據如下:
框架 |
2022 |
2023 |
Scaled Agile Framework(SAFe) |
53% |
26% |
Scrum@Scale/Scrum of Scrums |
28% |
19% |
Spotify Model |
7% |
2% |
Nexus |
3% |
1% |
LeSS |
6% |
2% |
Disciplined Agile(DA) |
3% |
3% |
我們客制自己的大規模框架 |
沒有資料 |
12% |
在企業層級我們沒有遵從任何大規模框架 |
沒有資料 |
22% |
不確定 |
15% |
3% |
你可以發現到從 2022 年到 2023 年, SAFe 減少了 50%, 而 Scrum@Scale 少了 9%. 為什麼會這樣呢? 應該是在 2023 年, 這份調查增加了”我們客制自己的大規模框架”和“在企業層級我們沒有遵從任何大規模框架”, 導致他們改變選擇.
所以從以上資訊, 個人的解讀是這樣的
- 大家不懂這些框架是什麼
只是多了”我們客制自己的大規模框架”和“在企業層級我們沒有遵從任何大規模框架”兩個選項, 就可以讓比例掉這麼多, 代表大家不太清楚自己用的是什麼, 所以當有一個比較合自己心意, 便讓大家改變心意.
- Scrum@Scale 和 Scrum of Scrums 不能算相同事情
如果大家對於這些框架不太熟悉, Scrum@Scale 和 Scrum of Scrums 合再一起調查, 似乎有誤導之嫌. Scrum of Scrums 早在 2001 年就推出, Scrum@Scale 最近在推出, Scrum@Scale 是架構在 Scrum of Scrum 做延伸, 但兩者不能算同一個東西, 所以這樣調查, 個人會覺得大多數人知道 Scrum of Scrums, 但不一定知道 Scrum@Scale 是什麼. 所以 Scrum@Scale 是否這麼多人用, 似乎有待商議.
- 客製化很普遍
”我們客制自己的大規模框架”和“在企業層級我們沒有遵從任何大規模框架”兩個選項就佔了 34%, 可以目前各家的解法, 沒有一個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需要依造自己的狀況, 做些實驗, 看看結果如何在作出合適的調整. LeSS 一開始就有數百個實驗, 我想這些才會是企業所需要的. 流程框架只是起點, 後續你需要不斷實驗, 找出較好的作法.
另外我找到另一片文章:Beyond SAFe – Trends in Agile Scaling Approaches[3], 也證實了我的想法. 作者整理了以下調查的文章:
- 2017 Status Quo Agile Survey
- 2017 cPrime Scaling Agile Report
- 2018 Collabnet/VersionOne 12th Annual State of Agile Report
- 2019 cPrime Scaling Agile Report
- 2019 KPMG Survey of Agile
- 2019 Collabnet/VersionOne 13th Annual State of Agile Report
- 2020 Status Quo Agile
- 2020 Digital.ai Collabnet/VersionOne 14th Annual State of Agile Report
SAFe 當然還是市占率最高, 不過同調查來源起伏稍微有點大
Scrum@Scale 和 Scrum of Scrums 分開後, 所收集到市佔率就有點慘
至於 LeSS 也是起伏很大的
如果是自己客製化的, 感覺需求一直都很大
從這麼多份調查報告中, 個人有幾點感想
- 保險牌優先
SAFe 正如他名稱所示, 帶給各位高層或是管理層安全, 因為他們的角色繼續存在, 所以最收歡迎. Scrum of Scrums 學習和採用的成本最低, 所以也幾乎盤據在第二名中
- 不知道或客製化常被
技術性排除
因為很多人對大規模的框架還是不太清楚, 照理說應該要有“不知道”和“客製化”的選項, 否則就會變成強迫大家選一種. 可是不是每次的調查都有這個選項, 導致逐年結果落差有點大.
2 各個框架方法的特性比較
關於 SAFe, LeSS, Nexus, SoS/Scrum@Scale, DA 我整理了相關的資料[4][5][6], 把他們綜合如下. 這裡我並沒有花篇幅介紹各個規模化框架,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下面所附的資料, 自行去研究.
(註: 我沒有把 Spotify Model 放上來, 主要是Spotify Model 基本上不算大規模框架, 它只提了組織模式, 但是沒有配套任何流程, 並且 Spotify 自己人也說他們沒有使用 Spotify Model[6]. 這個東西會流行, 個人覺得是管顧公司的推廣, 並且整個故事很漂亮, 還有現成的影片可以看, 導致它流傳很快.)
考量面向\框架 |
SAFe |
LeSS |
Nexus |
SoS/ Scrum@Scale |
DA (以前叫 DAD) |
適用的規模 |
大型企業, 超大型企業 |
中型企業 |
中型企業 |
多個團隊/無限制 |
中大型企業, 超大型企業 |
人數 |
每個 Agile Release Train 至多 125 人 |
8 個(含) Scrum 團隊以內/LeSS 8 個 Scrum 團隊以上/LeSS Huge |
3-9 Scrum 團隊 |
5-10團隊/無限制 |
200 人或以上 |
基於 |
敏捷價值(Agile Values) |
Scrum |
Scrum |
Scrum |
各種敏捷技術 (Agile Techniques), 包含 Scrum, XP, SAFe, agile modeling, Unified Process, Kanban, Spotify 等等, 是個敏捷工具包 |
實施的代價 |
高 需要調整流程 |
低 基於 Scrum 在多點調整 |
低 基於 Scrum 在多點調整 |
最低 只是多個團隊一起開會 |
中等 需要調整流程 |
發明者 |
Dean Leffingwell |
Craig Larman, Bas Vodde |
Ken Schwaber |
Jeff Sutherland |
Scott Ambler, Mark Line |
溝通範圍 |
全面性到 CXO 等級 |
多團隊和管理層之間 |
多團隊間 |
多團隊間 |
多團隊和多部門間 |
溝通機制 |
PI Planning |
多團隊PBR, 多團隊Sprint Planning, Sprint Review, Overall Retrospective |
Cross-Team Refinement, Nexus Sprint Planning, Nexus Daily, Nexus Review, Nexus Retrospective
|
一起開會 |
沒以特別說明,看你如何客製化 |
框架的複雜度 |
高 |
中低 |
中低 |
中低 |
高 |
合適的組織型態 |
傳統企業 |
大型企業 |
傳統和敏捷企業 |
傳統和敏捷企業 |
多個組織和企業 (multiple organizations & enterprises) |
擴展的對象 |
Team 層: Scrum 團隊, Kanban 團隊 Program層: RTE, System Arch, Product Mgmt Solution層: SVSE, Solution Arch, Solution Mgmt Portfolio層: Epic Owner, Enterprise Arch, PPM |
開發團隊, Area Product Owner (APO) |
開發團隊, Nexus Integration Team |
擴展 ScrumMaster: Scrum of Scrums Master(SoSM) 擴展 Product Owner: Chief Product Owner: (CPO) |
沒以特別說明,看你如何客製化 |
- SAFe
優點 |
原先每個角色都保留, 大家不用擔心工作不見 可以不同層級的組織去做規模化 一直在改變, 不斷調整框架以適合實際使用 市占率高, 較多案例可以參考, 市面上也比較顧問和書籍可以參考 |
缺點 |
整個框架很複雜, 並且一直在改版, 不易了解和學習 整個框架很複雜, 其實不太敏捷 整個框架很複雜, 需要高層支持 太多其他角色, 增加溝通的複雜度, 和依賴某個角色處理事情 需要由上往下來執行, 這和敏捷的精神有些衝突, 容易持續控制的文化 |
參考資訊 |
|
- LeSS
優點 |
基本上懂 Scrum, 就可以懂 LeSS 以產品為中心, 而非以專案為中心 強調系統思考, 全局優化 強調一份 Product Backlog 和一位 Product Owner, 避免各吹各的調, 導致 1+ 1 < 2 的狀況出現 有數百個實驗可以參考, 有超過 50 個指南輔助你落實 LeSS |
缺點 |
如果 Scrum 實施的不好, 要使用 LeSS 來規模化會有困難 Product Owner 的負擔很重, 需要有 BA 或是其他人來幫忙梳理需求 需要組織變革, 以調整成願意學習和協作的文化 |
參考資訊 |
|
- Nexus
優點 |
和 Scrum 沒有太多差別. 很容易就可以開始使用, 這個框架的學習門檻低. |
缺點 |
Nexus 只針對 3-9 個Scrum 團隊 沒有講組織如何規劃, 沒有談其他的角色, 只談迭代的開發流程 屬於比較新的框架,較少落地的案例 |
參考資訊 |
- SoS/Scrum@Scale
優點 |
整個做法十分簡單, 只要找出代表來討論多團隊協作的問題即可. 讓規模化可以自己有機生長, 針對不同議題或需要, 建立 SoS 來處理. SoS 的作法可以擴展到無限數量, 不只在團隊層級使用, 可以擴展到部門, 組織, 或是公司層級. |
缺點 |
因為沒有額外的規範或是實驗可以參考. 除了一起開會似乎沒有了, 很多公司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 SoS 被用很久, 但是 Scrum@Scale 並沒有, 並沒有太多案例 |
參考資訊 |
|
- DA
優點 |
團隊的許多挑戰超出了 Scrum 的範圍,團隊需要尋找其他方法. DAD 試圖透過採用以人為本、以學習為導向的混合方案, 來應對這些挑戰。 包含完整交付(Delivery) 生命週期, 可以支援 Agile, Lean, 持續交付等等生命週期. |
缺點 |
沒有明確的組織結構和導入流程指南, 需要額外的專業服務, 可能需要不少顧問費用 |
參考資訊 |
|
12.3 大家對框架的特殊觀點
這邊我收集了一些比較特別的分析觀點, 或是個人覺得圖表畫的很漂亮, 值得大家欣賞一下.
這個是在 Facebook 上 EMT: Mobile Technologies[8] 在 2018的貼文, 在 X 軸是指框架的彈性, 左邊比較多規範限制, 右邊比較偏向演進形成. Y 軸是說明框架的涵蓋範圍, 從團隊到企業層次. SAFe 就是適用於企業層次, 但是規範多沒有彈性. SoS 就是另一個極端, 只是說要一起開會, 但是其他就沒說.
另一個[9]跟上面也是很接近的. X 軸是框架的成熟度, 越右邊代表規範越多, 越左邊只是一些原則, 可以自行發揮空間較多. Y 軸適合的組織層級, 越上面是企業層級, 越下方可以應用到個人.
這是另一個[10] 也差不多的分類. X 軸是可以適用的人數, 從 1-10 人到整個企業. Y 軸是框架內容包含的知識廣度, 從簡單的原則到全面性的涵蓋.
參考文獻
[1] The 16th State of Agile Report, 2022, Digital.ai
[2] The 17th State of Agile Report, 2023, Digital.ai
[3] Beyond SAFe – Trends in Agile Scaling Approaches 2020
[4] Scaled Agile Approaches – SAFe vs SoS vs DAD vs Less
[5] Scaling agile in large organizations: Practices, challenges, and success factors
, Martin Kalenda, Petr Hyna, Bruno Rossi, May 2018
[6] Agile Scaling frameworks, a comparison, Wim van Baaren, 18/5/2018
[7] Failed #SquadGoals: Spotify doesn’t use the “Spotify model” and neither should you, Jeremiah Lee, 6 Dec 2020
[8] EMT: Mobile Technolgies
https://www.facebook.com/emobiletechnologies/
[9] The use of SAFe in practice, Stefan Eckert, July 2020
https://www.qudits.ch/en/2020/07/17/the-use-of-safe-in-practice/
[10] Scaling Agile Frameworks Quadrant
https://valueinsights.ch/scaling-agile-frameworks-quadran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