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10 Thu 2020 10:05
常見對精益看板方法的誤解
在敏捷的世界中, 只要遵守 Agile Manifesto 和 Principles 的方法, 我們都會稱之為敏捷方法. 所以這也就是你為什麼在市面上會看到有 Scrum, eXtreme Programming, Kanban, FDD 等作法.
發現到其中 Kanban method, 在台灣常常有人對他有些誤解
(1) Kanban method 是豐田高層發明的
Kanban method 是 David J Anderson 在 2005 年發明的. 他有參考 W Edwards Deming, Eli Goldratt, Peter Drucker 和 Taiichi Ohno 等作法. 並且一開始是落實在軟體上面.
- Aug 26 Wed 2020 11:10
[敏捷小品] 敏捷轉型時的談話層次
在 U 型理論 一書中提到, 談話可以分成以下四個層次
(1) 下載
在下載層次的談話中, 我們通常會根據我們自認對方想要聽到的內容做出判斷而發言, 所以這樣的談話通常是禮貌性的或是制式的談話, 只是說別人想 要聽的話, 並非真正將我們的想法說出來.
(2) 辯論
- Aug 23 Sun 2020 19:18
[敏捷小品] 什麼情況敏捷不適合你
- Aug 19 Wed 2020 21:28
[敏捷小品] 如何加速 sprint planning 中的估算
Sprint planning 會議會拖很久, 其中一個原因, 是決定這個 sprint 可以完成多少個 story.
這件事情之所以會慢, 是因為要工程師估時程. 他需要了解需求是什麼, 可能要拆解工作, 要想想可能會有多少插單進來, 或者他有多少把握做完等等, 要考慮的東西可能非常多, 因此, 他不能不慎重, 不能不多想想.
但是每次都這樣搞, 時間能不拖久嗎?
- Aug 17 Mon 2020 21:23
Kanban and Scrum making the most of both - David Anderson 的序
source: Kanban and Scrum making the most of both, Henrik Kniberg & Mattias Skarin
http://www.infoq.com/minibooks/kanban-scrum-minibook
Kanban 的本質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 同時進行的工作 (Work In Progress, WIP) 必須被限制; 當目前手上工作被完成, 或是下游的工作被拉動, 新的工作才可以開始. 看板(或是訊號卡) 會產生視覺化的訊號, 是因為目前工作量沒到達限額, 所以新的工作可以被拉進來. 這聽起來不是革命性的改變, 似乎也不會影響團隊或組織的績效, 文化, 能力或成熟度. 但很神奇地看板做到了!看板看起來只是小的變化, 但是卻改變商業中的一切.
我們意識到, 看板是一個關於變革管理的方法, 它不是軟體開發方法, 也不是專案管理的生命週期或過程. 看板是給現有軟體開發週期或專案管理方法, 引入改變的做法. 看板的原則, 是從你現在做的開始, 藉由分析價值流程來了解你目前的工作流程. 然後在工作流程上的每個階段, 對限制同時工作的量達成共識. 當看板訊號產生時, 藉由拉動工作, 開始讓流程運作.